馬斯克火星探測計劃演講前夕,SpaceX 完成 Raptor 引擎點火測試
昨天的 Twitter 被馬斯克刷屏了,在發表火星探測計劃演講前夕,這位 SpaceX CEO 在 Twitter 上宣布 Raptor(猛禽)引擎完成了第一次點火測試,為其火星計劃進行預熱。
Read more昨天的 Twitter 被馬斯克刷屏了,在發表火星探測計劃演講前夕,這位 SpaceX CEO 在 Twitter 上宣布 Raptor(猛禽)引擎完成了第一次點火測試,為其火星計劃進行預熱。
Read moreSpaceX公司目前已經發布初步調查結果,9月1日SpaceX公司獵鷹9號無人火箭為AMOS-6衛星發射在佛羅里達州卡納維拉爾角空軍基地測試時發生爆炸,目前根據SpaceX公司透漏,引起爆炸的具體原因仍然不確定,不過已經縮小到第二級發動機的氦低溫系統。
獵鷹9號的爆炸並不是在飛行過程過程中爆炸,而是直接在發射台上,助推器使得第一級發動機順利離開地面,但爆炸摧毀了發射設施,幸運的是沒有人受傷或者在事故中喪生。
Read more馬斯克:獵鷹9號火箭爆炸是14年來最令人
Read more據路透社報導,以色列航太通信衛星有線公司Spacecom週日宣稱,該公司正尋求向伊隆·馬斯克(Elon Musk)的美國太空技術探索公司SpaceX索賠5000萬美元,或要求對方提供一次免費發射衛星服務。上週,該公司的通信衛星在SpaceX位於佛羅里達州發射台爆炸事件中被毀。
SpaceX還未就Spacecom的要求作出回應。由於SpaceX還沒有上市,因此還不清楚除了聯邦航空管理局(FAA)要求購買的保險外,該公司是否還購買了其他保險。 FAA是監管美國商業衛星發生的機構。 SpaceX共接了70多顆衛星發射任務,總價值超過100億美元,客戶包括企業和政府機構。
Read moreSpaceX火箭在發射台上進行測試時意外發生爆炸,直接導致Facebook的第一顆網路衛星被完全摧毀,損失達2億美元。
當地時間9月1日早上,SpaceX獵鷹9號火箭在美國佛羅里達州卡納維拉爾角空軍基地發射場爆炸。
按照原計劃,SpaceX將在當地時間本週六下午為Facebook發射首顆網路衛星“Amos-6”,但經SpaceX證實,衛星已完全被摧毀。距原計劃升空時間僅有兩天時間。
Read more據國外媒體報導,與SpaceX以及特斯拉創始人伊隆·馬斯克(Elon Musk)是怎樣一種體驗? SpaceX人才招聘部門前負責人多莉·辛格(Dolly Singh)在美國社交問答網站Quora上回答了這個問題。
辛格稱,與馬斯克一起工作並不是令人舒服的體驗。他永遠不會對自己滿意,因此也從來不會真正地滿意身邊的任何一個人;他自己永遠在努力,因此也在以同樣的方式督促身邊的每一個人。
但是,我們面臨的挑戰是,他是一台機器,但我們卻不是。所以,如果為馬斯克工作你必須接受這種不適。但這種不適就是一種成長和鍛煉,值得你的辛勤和汗水。
辛格的答案目前大概有85萬的閱讀量,許多SpaceX員工也表示認同她的看法。
Read more不知從什麼時候開始,人類就真的開始著手想要將太空電梯這種原本只出現在科幻電影裡的科技變成現實了。包括我們熟悉的Google,它的 X 實驗室都曾將太空電梯列為研發計劃。人們之所以敢這麼天馬行空,倚仗的就是正在發展中的奈米碳管技術。奈米碳管被一些人稱為“奇蹟材料”,
奈米碳管(carbon nanotubes)是在1991年由日本NEC公司研究員飯島澄男(Sumio Iijima)所發現,其質量只有鋼鐵的六分之一,強度則是鋼鐵的百倍,導熱能力等同於金剛石或藍寶石,具有多樣的電氣特性和許多獨特的物理和化學性質。它由碳原子組成六邊形從而生成管狀結構。奈米碳管擁有古怪但能令科學家興奮的導電性、磁性和力學屬性。
Read more美國NASA近日表示,在剛結束的2017年太空人招募中共收到超過18300份申請書,打破了1978年收到的8000份歷史最高紀錄,而這個數據在2012年僅為6300份。 NASA已於2月18日正式停止接受申請書,隨後將對這些申請人員的名單進行審查並挑選出最終的候選人。
Read more麻省理工科技評論從2001年開始,每年都會公佈“十大突破技術”,並預計其對人類生活和社會的重大影響。這些技術代表了當前世界科技的尖端發展和未來發展方向,反映了近年來世界科技發展的新特點和新趨勢。
正如麻省理工科技評論主編Jason Pontin所說,突破性技術的定義非常簡單,那就是能夠給人們帶來高品質的運用科技的解決方案。
在時下新興技術中,哪些有可能解決重大問題並開啟新的機會?以下是我們挑選的2016年十大技術。在過去的一年裡,這十項技術均已到達一個里程碑式的階段或即將到達這樣一個階段。
Read moreSpace X第4次嘗試回收火箭,這次成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