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ogle換Logo了!
今天當你打開Google首頁, 眼熟的Google 突然換Logo 了,六個字母換成了無襯線字體,比之前的看起來更加柔和。
Google 副總裁Tamar Yehoshua 表示,新Logo 的設計訴求「簡單、整潔、多彩、友好」,主要是為了適應多個終端的視覺需求,而舊Logo 的設計只考慮了PC 端的情況在手機、車載等屏幕上看起來並不是很清晰,線條略細導致視覺衝擊感並不強烈。不過另一方面可能也是為了接近母公司Alphabet 的設計風格:
如果算上Logo 微調的話,Google 其實已經換過好多次Logo 了,只是像變化這麼大的很少。
Google 2014 年的時候換了一次, 2013 年的時候也換過一次
在2010 年到2013 年的這段時間,扁平化還不是潮流,Google 在沒有被拍扁的時候,Logo 是這樣的:
實際上,Google 使用最長時間的Logo 是立體的,帶有陰影的襯線字體設計,就是下面這個:
它從 1999 年一直使用到了 2010 年。
1998 年,Google 公司正式成立了,不過當時候的Logo……
確定是親生的嘛? Google 後面還帶有一個「!」,毫無疑問是為了向當時的互聯網巨人「Yahoo!」 致敬的。在這個Logo 的基礎上,Google 的第一個節日徽標:火人節Doodle 就此誕生了:
不過這個Logo 還不算慘不忍睹,1997 年,Google 第一次出現的時候是這個樣子的……
然而,當Google 還不叫「Google」的時候…用這只毛茸茸的手做Logo 是什麼意思……
用2014 年版的Logo 做的最後一張Google Doodle 是紀念2015 年美國網球公開賽開幕:
2015 年新版Logo 的Doodle 最大的變化是使用了無襯線字體。無襯線體(Sans-serif) 專指西文中沒有襯線的字體,與漢字字體中的黑體相對應,在電腦上代表性的無襯線體如Arial,Mac 上Helvetica 。與襯線字體相反。該類字體通常是機械的和統一線條的,它們往往擁有相同的曲率,筆直的線條,銳利的轉角,如同我們常見的Times New Roman。
*一張圖說明無襯線字體和襯線字體的區別,左邊為襯線字體,又明顯的棱角;右邊為無襯線字體
普遍認為,在傳統的正文印刷中,襯線體能帶來更佳的可讀性(相比無襯線體),尤其是在大段落的文章中,襯線增加了閱讀時對字母的視覺參照。而無襯線體往往被用在標題、較短的文字段落或者一些通俗讀物中。一些既具有歷史感的品牌依舊保留著襯線字體的Logo,諸如LV,Gucci,Ermenegildo Zegna ,Yves Saint Laurent ,以及《紐約時報》。
相比嚴肅正經的襯線體,無襯線體給人一種休閒輕鬆的感覺。隨著現代生活和流行趨勢的變化,如今的人們越來越喜歡用無襯線體,因為他們看上去“更乾淨”,也看上去更現代,使用無襯線體的Logo 設計越來越多,尤其是互聯網公司,想Google 這樣一直使用襯線字體設計的Google 確實不多。
不過把從襯線字體更換為無襯線字體也是要遭受一定的風險的,因為它給普通人帶來的視覺衝擊是很大的。深受美國人民喜愛的快時尚品牌Gap 在2010 年10 月的時候突然更換了新Logo,而它也一舉代替使用了超過20 年的舊版藍底白字標識,然而最顯著的改變就是從襯線字體換成了無襯線字體。不過這個毫無徵兆的決策在接下去的時間裡迅速演變成了一場公關災難,社交網絡上充斥著對Gap 新商標的吐槽,僅僅11 天過後,Gap 決定換回老Logo。
在許多公司裡,也有不少從襯線字體變成無襯線字體的,大多都沒有引起爭議,反而覺得這家公司更加年輕了,比如:
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參考Google製作的標誌演進歷史喔。